企业文化
文艺园地
 首页>企业文化>文艺园地
踏步寻诗访庐山
作者:矿建公司 冯鹏飞    2016年09月05日    点击量:3719    字数:3050


有这么一座山,人们戏谑称它为“诗山”。只因千百年来流传下与它有关的诗词佳句,如若堆砌起来,也与一座大山无异。这,便是庐山。山,因诗而名;诗,倚山而盛。山与诗相辅相成,共同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长卷上,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!

●日照香炉生紫烟,遥看瀑布挂前川。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。

“诗山”名气之大,不仅仅在于有关它的诗词之多,更在于这诗词流传之广。在中国,下至三岁孩童,上至耄耋老人,只怕很少有人不知道这一首《望庐山瀑布》。庐山瀑布在整个庐山并非只有一处,它其实是由三叠泉瀑布、开先瀑布、石门涧瀑布、黄龙潭瀑布、秀峰瀑布、王家坡双瀑以及玉帘泉瀑布等组成的庐山瀑布群。据传言李白所做《望庐山瀑布》所描绘的则是秀峰瀑布,诗中所提及的香炉,即秀峰群中的香炉峰。

庐山瀑布各有各的奇特,各有各的风采,而现如今名气最大,也是游览人数最多的则是三叠泉瀑布,有着“未到三叠泉,不算庐山客”的说法。庐山得天独厚的环境使得瀑布的水流常年不绝,且极为丰沛。加上三叠泉的落差较大,人们站在瀑布下盘抬头仰望,只见三叠的水流一泄如注、连绵不断,源头高不可望,仿佛真若银河之水倾下凡尘,又似天宫仙女的云帔飘落人间,青山绿丛中一丝白练的点缀,确实让人目旷神怡!



49629澳网六彩

(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  夜别三叠

玉挽清风欲挽仙,

银霜倩影映花间。

莲生步步流连顾,

舍遗云帔落九天。

注:玉,代指明月;遗wèi,赠与。)

●庐山东南五老峰,青天削出金芙蓉。九江秀色可揽结,吾将此地巢云松。

我对庐山五老峰的深刻记忆,在于《圣斗士星矢》中的那一句“巍峨的庐山五老峰啊,请赐予我力量吧!”紫龙在五老峰的一番磨练,继而修炼出威力可以使瀑布逆流的庐山升龙霸。而同样在现实中,不经五老峰的考验,那也是绝没有可能欣赏到庐山最最壮观的景致!

五老峰是一个及其神奇的地方,不论远观还是身处山峰之上,不同位置,不同角度,都给人以奇特的感觉。远望五老峰,初看或只是一座山上有五个并排而列的山头,而随着你在庐山上一路游行,再向它看去,或如老翁盘坐,或如渔翁垂钓。最神奇的观测点是在含鄱口,从望鄱亭望去,五峰相连,前后交错,起伏的线条竟像是人脸的轮廓,且看的越久,越会觉得这轮廓竟与一位伟人的脸型贴切!人们都笑谈,或许是他太舍不得这庐山的景色,才愿意化身与这秀山合为一体吧。

五老峰是庐山最适合观看云海的地方,而最为人所称道的庐山奇景“瀑布云海”,更非此地不可得!沿途一路从第一峰行至第五峰,苍松相伴,锦绣相随。身边花团锦簇,脚下云海波涛,御风而行,颇有羽化登仙之意!欣赏云海奇观有时比较碰运气~运气好的话,峰上云雾相交,只余远方一线蔚蓝,“云海一线天”便呈现在眼前。而之前提到的随山坡倾泻而下的“瀑布云”,则更考验一个人与庐山的缘分!

就算运气不佳没有看到云海,五老峰也绝不吝啬于展现它自身的另一番美。万里无云的天气,登高望远,极目远眺,九江秀色、鄱阳美景尽收眼底。在天地苍茫间“仰观宇宙之大,俯察品类之盛”,欣欣然“游目骋怀,足以极视听之娱”,此情此景相信任谁都不得不由衷的发出和古人一样的感叹“信可乐也”!


含鄱口望五老峰,形似毛主席侧脸

含鄱口望五老峰,形似毛主席侧脸


(云海一线天)

云海一线天)



(庐山恋)(庐山恋)

庐山恋


(未被云雾遮掩的鄱阳湖)

未被云雾遮掩的鄱阳湖


(运气不佳的我,没看到瀑布云奇观,借用所住旅店老板的一张图弥补此行的不足)

运气不佳的我,没看到瀑布云奇观,借用所住旅店老板的一张图弥补此行的不足


●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

诗词的发展,自宋朝以前,多以借景抒情、借景言志为主。到了宋朝,尤其是经苏轼的推广,借景言理的新诗风才悄然盛行。《题西林壁》我学习的较早,但对于后两句的理解,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日渐加深。然而这只是未接触庐山时的“一知半解”,等我真正身处其中,对它才算是有了“全面”的识解。

庐山峰峦林立,峡谷纵横,北依长江,东临鄱阳湖,丰沛的水汽和独特的地形为庐山云雾的滋养创造了有利条件。庐山云雾有四大特点。彼时艳阳当头,倏忽间雾气环绕,但未等你沉浸在这仙境之中,阵风吹过,一切却又像没发生过一样,让人如醉如幻,这是庐山云雾的“瞬”。雾拢群山,依山瀑流;峡谷间热流攀升,雨雾随风自下而上,逆雨纷飞;日出日落间,云雾为布,霞光印染,虹彩缤纷,绚丽多彩,这是庐山云雾的“奇”。庐山云雾四季皆有,年均雾日达190多天,春夏的季节,“三日一雾,一雾三日”的情况更是多见,这是庐山云雾的“常”。云雾或聚或散,或浓或淡,如青烟,如幔纱,如素娟,奇幻百变间,使得群山也千姿百态,这是庐山云雾的“变”。

“瞬、奇、常、变”的云雾,让每一个有幸见识的庐山客都对于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有了新的理解。不知当年苏先生是否也曾有此体会,也许这千古名句正是由庐山云雾启发也说不定~


(雾漫青峰)

雾漫青峰


(落日余晖中的庐山云雾,就连“大圣”也流连忘返)

落日余晖中的庐山云雾,就连“大圣”也流连忘返


●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。长恨春归无觅处,不知转入此中来。

这首《大林寺桃花》,是白居易任江州(今江西省九江市)司马时所做,讲述他与好友同游大林寺,见到寺中桃花“不合时令”地盛开,继而惊奇感叹“长恨春归无觅处,不知转入此中来”的趣事。然而时过境迁,如今的我们已无法再像乐天那般欣赏到大林寺的桃花,取而代之的则是庐山另一个奇景——花径。

花径的形成,着实花费了不少功夫。1929年,湖北汉阳人李风高游大林寺时发现了一块刻有“花径”二字的石刻板,相传是白居易手书。李风高感怀古人遗迹重现天日,于是邀集社会贤达集资捐款,在此建造了景白亭、花径亭,并补种了五百多棵桃树,再现了昔日的桃花胜景。1961年,人们在大林寺的旧址上建起了如琴湖,同时将湖与相关亭台组成了花径公园;1988年又把大诗人白居易在遗爱寺旁草堂邀到公园中与花径作伴;1996年,著名雕塑家王克庆雕制了一尊2米多高的白居易像,伫在了草堂前,至此才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见识到的“匡庐第一境”!

游赏在花径中,我不禁想到另一首诗《题都城南庄》,诗境与眼前景倒也十分贴切。当年乐天一行出游的踪迹,如今只剩下一块石刻板,桃花也早已不是当年的桃花。比之崔护的佳人不知何往,景依旧,如今花径的景人两去,只怕是更多一分伤感。


(花径一角)

花径一角


(乐天草堂)

乐天草堂

●结语

我喜欢这种追寻诗文而行进畅游的感觉,每到一处,虽是之前从未到访,但却并不觉得陌生。只因从小背学的诗词,早已在我脑中印下了它们的大致模样,等到现实里相遇就像与梦中人相见一般,熟悉之余不乏神秘和新鲜。

庐山的风景不止于此,关于庐山的诗文更不绝于此!寻诗而行的我这次只是依着众多名作中的几篇,欣赏了醉美匡庐的冰山一角,而更多的惊奇则如夜空繁星,等待着下一次的探索。踏步寻诗,我愿再跟随先人的指引,伴着诗的脚步,一步步去追寻诗卷中的那时那景!

Copyright© 2019 49629澳网六彩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5000242-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