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文化
文艺园地
 首页>企业文化>文艺园地
《小别离》观后感
作者:化工公司 解红丽    2016年10月24日    点击量:1686    字数:1592

近期热播的都市家庭情感剧《小别离》,因其关注中学生留学热潮、家庭教育、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等现实问题引发众多思考和热议,最终聚焦“留学低龄化”。所谓的“小别离”,其实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离别,这部剧有句宣传语很打动人: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团圆,唯独父母的爱指向离别。因为孩子都会长大,他们迟早有一天要和我们告别,就像我们当初背上行囊向自己的父母告别一样。

看这部剧最直观的感受是代入感很强,剧里存在的教育问题,比如考试排名、能否进重点高中、父母偷窥隐私、追星、看课外小说等,其实我们都都经历过。曾经这些也都是我们的痛。海清的咆哮排比句我相信是大部分人身上的烙印,“今天你要是进不了前一百,你就进不了重点高中,你进不了重点高中,你就进不了重点大学,进不了重点大学,你等于是这辈子完了”。多么熟悉的话,犹如昨天的情景,历历在目。诸如此类直指竞争压力的台词,道出了家长们的无奈,而升学压力极大的孩子们渴望得到理解的心情,也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感同身受。许多人说,《小别离》反映的都是现在学生的真实经历,台词几乎都是爸妈的原话。但中国的教育,几代人下来都是这样教的,即使是经历过这些阵痛的父母,现在他们的教育观念如出一辙。我在《小别离》里看到了这样一个循环的矛盾:我们曾经那么厌恶的教育方式,我们似乎没有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去转换,还是要照搬给我们的下一代。所以,我们很快也会像海清一样,可能在工作上雷厉风行,如鱼得水,但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,会有强迫症,会咆哮,会严重到怀疑自己早更。现在,孩子们从小就被报了各种课外培训班,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,其实会输在起跑线上的是短跑,而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,将学习变成兴趣,将兴趣变成习惯,持之以恒,定一个个小目标,坚持走到最后的才是人生赢家。

《小别离》里有一幕是海清无意中看到女儿写的仙侠小说,一时来气就大声教育女儿方朵朵,方朵朵觉得隐私被父母看了,也很生气,什么伤人的话都从她口里出来了,甚至是“不要认我这个女儿”。海清和黄磊一时手足无措,坐在沙发上感慨地哭。我承认,我也被方朵朵气到了,父母这么爱你,对你这么好,一切都是为了你,可是你却不领情,为什么还要伤害父母呢?可是在我们还是方朵朵这样叛逆的年纪,我们也是这样说的,“凭什么看我日记?凭什么管我?凭什么不可以买漫画?”可是,如果这样的事发生在我们的孩子身上,我们会发狂,甚至会失去理智。我们总是想将自己最完整的爱都给孩子,愿意为孩子付出所有,却忘了问孩子到底要什么,也没有耐心听听他们的想法。就像一个人爱吃橘子,你给了他一车苹果,你以为你付出了全部你的爱,他却没有表现出欢喜,你觉得他不懂你的心,可是,你又何尝了解他的的想法,所以,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,沟通交流比一味付出更重要。这是一堂必修课,需要我们认真学习。

太懂事的孩子往往让人心疼,太懂事很多来自于自卑,就像《小别离》里的优秀生金琴琴。缺乏对独立人格的培养,孩子不仅容易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,甚至会免不了走向平庸。父母爱孩子本身没错,但教育因人而异。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出国留学,不要把父母自己的愿望强加到孩子稚嫩的肩膀上。同时,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要更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,不能把孩子变成可怕的“分数机器”。 所谓成长,不过是父母倚门凝望着我们越走越远的背影;我们勇敢向前,偶尔回头,总能看到他们不舍的目光。在阵痛和泪水,同时也有欢笑和温暖的成长历程中,见证爱的伟大。

背负学业压力的孩子们在自己和子女的角色间徘徊,思考着学习究竟为了什么?未来究竟在哪里?人到中年的父母们也经历着观念和态度的蜕变,最终他们明白,孩子是上天给的最珍贵的礼物,陪孩子一起勇敢面对成长,而孩子会陪你一起慢慢变老。 “爱”是出发点,也是源动力。纷繁现实,无论多少烦扰也比不过真爱无敌,只因它不畏别离。成长路上的悲欢和蜕变都值得耐心等待,此岸,彼岸,都是爱;现在,将来,都要勇敢。

 

Copyright© 2019 49629澳网六彩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5000242-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