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群天地
团青园地
 首页>党群天地>团青园地
青年应该成为媲美屈原的端午新名片
来源:中国青年网    2017年05月30日    点击量:6707    字数:1577

又是一年端午时。作为中华民族传承2000余年的主要节日,端午节家喻户晓,但对不少人而言,端午似乎只能在调侃与段子中刷存在感,还有人直言,端午节一路走来,只剩下一只粽子了。

作为中国四大主要节日之一,端午节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。将端午节简单归为“吃粽子”“放假”,是在抽离端午的文化精髓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,西方人曾经因为不了解或解释力有限,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只能简化处之或有意无意的屏蔽,这才导致端午节在英语中被翻译为“龙舟节”,有道理但不能代表端午节全部的文化内涵。今天,当我们纪念端午节,我们有必要还原端午节作为节日文化的真义。而青年,作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力量,在节日文化意识上更应当自省自觉。

端午节蕴含着劳动人民与天地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。夏至时节,天气湿热,疫病易生,务实浪漫的古代人民用雄黄水、雄黄酒消毒,佩戴香囊荷包,家中放几株艾草来防止疫病,这是农耕文明的特有智慧,也是端午节的最初由来。虽然,今日农耕已不足以定义全部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,但端午节作为传统文化传导出的“公共卫生意识”“未雨绸缪精神”“逢凶化吉智慧”,永远也不会过时。

端午节沉淀着中国人特有的家国精神。“节分端午自谁言?万古传闻为屈原。”将在楚国人民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屈原之死,附会到这个带有农耕智慧的节日之上,是老百姓的自觉选择,更是他们真实情感的生动寄托。古往今来,中华民族最重家国情怀,将爱国主义、民本精神融入节日之中,这是民族特色,也是中华文明凝聚升华生生不息的内在渊源,而用生命吟叹出“哀民生之多艰”“吾将上下而求索”的屈原,当得起百姓的追忆。

学者张维为认为,“文明型国家”的内核,是中国在复杂国际博弈中再次崛起的根本原因。亨廷顿也将当今世界各国的碰撞归结为“文化的冲突”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血脉,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,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持。文化自信是更基本、更深沉、更持久的力量。文化自信,前提是文化自觉,而传统节日,蕴藏着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,描绘着一种文化的共同底色,对提升民族自信、凝聚民族精神有不可估量的影响。弘扬端午文化,塑造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,是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国家行动。

优秀传统文化能否传承并发扬光大,青年所系大矣。中国现代化的过程,也是向世界学习的过程。西方中心论的世界话语体系,让西方文化自带光环。后发展国家的传统文化,在西方圣诞节、感恩节等洋节的冲击下生出疲态是客观现实,但对中国而言,我们已经走在大国崛起的路上,文化自信是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,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,不被西方文化俘获消解,也是国家核心利益。而青年,肩负着情感上认知上行动上振兴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,理应成为媲美屈原的端午新名片。

青年当在传承端午节等传统文化上有更大作为。端午节蕴含着中国人与天地自然相处的大智慧,更维系着中国人深沉浑厚的家国情感。青年人自觉拥抱弘扬端午文化,这是国家文化自信的重要一步。青年最了解下一代的口味追求,该思考怎样用时代元素、青年特色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吸引力,让文化自信真正落地生根。譬如如何让端午节的诠释话语、庆祝形式与时俱进。用互联网+让端午节上网、设计容易参与的新鲜活动……让尽可能多的人真切感受端午节的魅力,这些都是端午节时代化时尚化的应有尝试。端午节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,在汉字文化圈拥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,青年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,自觉做端午文化的推广大使,是一项具有国际视野和想象力的有意义行动。

习近平总书记说过,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,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世界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,更是中国人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底蕴。端午等传统节日关系到国家精神建筑,青年正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依靠力量。拥抱、创新、传承传统节日,打造端午新名片,青年大有作为。(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程振伟)


Copyright© 2019 49629澳网六彩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5000242-1号